灯盏花在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那么你觉得这种植物是如何种植和栽培的呢?今天烟花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灯盏花的种植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并且能够有所收获。
灯盏花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灯盏花宜选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种植地,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选好地后应及时清除石块、枯枝等杂物。
2、施足基肥:灯盏花在整地时深翻20厘米左右,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土杂肥3000~3500公斤作基肥,精耕细作,然后整平做畦。
3、中耕除草:灯盏花封行前应勤除杂草、松土,并注意培土根茎不露出地面。松土宜浅,以防伤根,封行后不再松土。
4、排水灌水:灯盏花移植后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注意保持地表疏松、下面湿润,但在雨季时要注意排水,以放在烂根。
5、合理追肥:灯盏花移栽成活后追施人粪尿1次,每亩800~1000千克,然后培土。冬季每亩施厩肥1500千克左右,以促使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旺盛生长。
6、及时疏花:灯盏花的花期较长,因此消耗养份较多,如非留种田要及时疏花,防止养分消耗,以利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7、采收加工:灯盏花移栽后1~2年采收或一年内多次采收,植株挖回或收割后去净泥土扎成小把,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适当晒干或烘干,忌水洗和太阳暴晒。
灯盏花的发掘历史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一书:灯盏细辛多用于跌打损伤,具有发表散寒、消炎止痛之功效。
20世纪70年代,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云南药物研究所派出研究人员深入民间收集单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位90多岁罗姓苗族老中医献出一方:用灯盏花炖鸡蛋可用于治疗脑偏瘫。经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临床试验,证明此植物提取物用于治疗脑偏瘫、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微循环障碍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从此,这朵蓝色小花逐渐走向了云南省医药产业的殿堂,云南充分利用灯盏花野生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之优势,将灯盏花系列产品作为产业来发展。经过20多年的打拼,如今,灯盏花药品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其独特的药效已为医药界所称道,产品在省内外药品市场走红。从灯盏花提取物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已有:灯盏花素片、益脉康片、灯盏花冲剂、灯盏细辛胶囊、灯盏细辛口服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灯盏花素等,这些产品的开发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灯盏花注射液于1994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高新科技产品“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2000年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处方药。2002年云南省政府确定灯盏花产业开发列为发展“云药”产业的重点项目。
灯盏花的保护等级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产品保护范围为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县、个旧市、蒙自县、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7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灯盏花原系野生植物用药,云南红河州因常年太阳投射角度较大,变化辐度较小,光照充足,所生产的灯盏花品质较优良,是中国灯盏花的最适宜种植区,根据测定,红河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比其他地区高出37%至50%。但是,由于长期挖掘,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面临枯竭,已影响到灯盏花生物药品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红河灯盏花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发展,创立“红河灯盏花”品牌;随着红河灯盏花的开发和知名度的提高,灯盏花类产品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人工种植红河灯盏花的培育及开发,规范红河灯盏花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灯盏花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一)选地 宜选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种植地。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
(二)整地 选好地后应及时清除石块、枯枝等杂物。因灯盏花的根系集中分布在10厘米左右的表土层中,故对整地应有一定的要求。整地时深翻20厘米左右,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土杂肥3000—3500公斤作基肥。要求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松紧适当,然后整平做畦,畦宽2米(包沟,沟宽30厘米)。
【移栽时间】
育苗移栽是 常用方法,特点是可保证大田种苗生长整齐一致,有利于管理和提高产量,但较费工费时。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种苗繁殖情况,灯盏花的移植可采用春栽、夏栽及秋栽三种方法。春季移栽主要采用组培苗,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应避开春初的倒春寒;夏秋季移栽宜早不宜迟,最好选阴天或早晚进行。株行距10×20,亩栽种苗25000—27000株左右,也可适当密植,以提高产量。无论何时移栽,都应随起苗随移栽,不要伤害根系,把有冻害、病害、虫咬断及挖伤挖断的苗子挑选出去,再按苗大小分级。移栽时,不要伤害根系,采用条栽或穴栽,每穴1株或条栽按确定好的株距摆放,覆土至一半时,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最后覆土至满,稍压紧后,覆盖一层腐熟的有机肥,浇透定根水。移栽后最好遮阴一段时间,以保证苗成活。
【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遮荫 灯盏花幼苗生长细弱,怕旱,怕涝,怕晒,能否种植成功,苗期管理是关键。因此,育苗地适当遮阴是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苗成活后,对强光耐受力增强,能抗太阳直晒,可以露地生长。
2、浇水排水 细苗期要适当浇水,不可大水浇灌。出苗期和幼苗期畦面保持潮湿,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苗长大后可以少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烂根烂苗。
3、除草松土育苗地要做到勤除杂草,防止草荒。松土宜浅,避免伤根。拔草要选阴天或早晨、傍晚进行。
4、施肥 结合灌水可施2—3次清粪水,以促进幼苗生长。
(二)移栽后管理
1、遮荫 移栽后能否保证苗成活,适当遮荫是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2、中耕除草 封行前应勤除杂草、松土,并注意培土根茎不露出地面。松土宜浅,以防伤根, 封行后不再松土。
3、排灌 移植后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注意保持地表疏松,下面湿润。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4、追肥 移栽成活后,追施人粪尿1次,每亩800—1000kg,然后培土。或结合第一次除草松土,每亩施入氮肥5—10kg;结合第二次松土每亩施入复合肥20kg,施入根部附近;冬季每亩施厩肥1500kg左右,以促使灯盏花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旺盛生长。
5、疏花 灯盏花花期较长,消耗养份较多,非留种田要及时疏花,防止养分消耗,以利植株生长。
【采收加工】
(一)采收 灯盏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应根据其生长情况,移栽后1—2年采收,或一年内多次采收。
(二)加工 植株挖回或收割后,去净泥土,扎成小把,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适当晒干或烘干。切忌水洗和太阳暴晒。
http://m.0477edu.com/thread-355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