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民俗_立秋的民俗咬秋有什么寓意

知识百科 2018-10-14 点击:

  在立秋这天会有咬秋这么个习俗,会有什么样的意思呢?下面由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立秋咬秋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立秋咬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食俗之“咬秋”

  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

  立秋这天有吃西瓜的习俗,叫做“咬秋”,俗称“咬瓜”,意为天气转凉,西瓜少了。天文专家介绍说,“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在这天,我国民间流行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在我国,任何一个节气,都少不了吃,立秋也不例外。

  立秋这天,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吃肘子,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红烧肉以及各种肉馅水饺、炖鸭、羊肉串、涮火锅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在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

  立秋饮食有讲究

  立秋这天,很多地方有用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立秋后,秋风渐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最好办法就是“贴秋膘”(也称“抢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立秋除了“贴秋膘”,我国民间还流行“咬秋”和“啃秋”。城市里的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以防止腹泻,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此外,在浙江一些地方还流行吃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民俗专家表示,有心的公众不妨在立秋日尝试一下这些习俗,感受一下立秋节气的独特魅力。

  立秋咬秋都吃什么

  立秋吃西瓜

  天津讲究在立秋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以防止腹泻,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吃桃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据说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立秋吃龙眼肉

  立秋时节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多吃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有疗效。

  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立秋的民俗_立秋的民俗咬秋有什么寓意

http://m.0477edu.com/thread-41337-1-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