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_江苏在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知识百科 2018-10-15 点击:

  立夏吃的习俗不少,那么这天在江苏会吃什么食物呢?下面由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江苏立夏吃什么食物,希望大家喜欢!

  江苏立夏吃什么食物

  1、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跟无锡民间对立夏吃什么的习惯相似,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3、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4、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苏州立夏习俗

  一、尝三鲜

  这三鲜是哪三鲜呢?据介绍,三鲜有地三鲜,指的是蚕豆、蒜苗、苋菜;树三鲜,指的是香椿、梅子、樱桃;水三鲜,指的是鲥鱼、刀鱼、河豚。而在苏州,地三鲜是立夏日必食之物。此外,苏州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尝食。

  苏州还有饯春筵、李酒会、七家茶等立夏习俗。“饯春筵”意为饯春迎夏,苏州人在立夏日中午摆设午宴,菜肴中有面筋、酒酿、咸鸭蛋、酱猪肉、金花菜等,据说有“不疰夏”的功效;“李酒会”是一些文人雅士、闺阁女伴相约聚会,作诗吟唱,品尝李子酒;“七家茶”则是以各式细果(桃片、麦片、蚕豆、青梅、枣子等七样吃食)烹煮雨前茶,而且这七样吃食是从左邻右舍乞讨而来,故称“七家茶”。“七家茶”除给自己孩子以外,还馈送给乡邻,说是喝了可不疰夏。。

  三鲜是“饯春筵”上的必备之物,其中青蚕豆更是不可少的尝新食品。四月有新鲜蚕豆上市,剥去一半壳,剪上细细的九刀,可使豆变成连在一起的九瓣,放油锅内氽。氽好后豆皮碧绿如翡翠,炸开的豆肉金黄似宝石,颗颗宛如盛开的兰花,故名“兰花豆”。清代苏州诗人尤侗有《兰花豆》诗为证:“本来种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兰,莫笑吴侬新样巧,满盘都作楚骚看。 ”

  二、斗鸭蛋称体重

  立夏,苏州有称体重的习俗,到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杆上称一称。小孩一般还会玩吃蛋斗蛋的游戏,胸前要挂个咸鸭蛋。

  称人的习俗传说与三国时期的刘备夫人孙尚香有关。那时,苏州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孙权对刘备借荆州不归还十分不满。先施嫁妹之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又假说母亲吴国太病重,将妹妹孙尚香骗回东吴,要挟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既不肯归还荆州又担心孙夫人在东吴的生活。被派往东吴的大臣临行前去请教诸葛亮,诸葛亮说:请孙夫人称一下体重,然后再带书信回来,刘皇叔就知道孙夫人在东吴的生活好坏了。

  大臣到了东吴才知道东吴从来不称人,只有在出卖家畜猪、羊时才上秤。把孙夫人当作家畜当然不妥,怎么能使孙夫人乐意地称一下体重呢?他看这时东吴人正在忙过立夏节,街上的咸鸭蛋特别多,这位大臣仔细一想就有了策略。在立夏的那天,他派人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口设置了大秤,小孩称了便送一只咸鸭蛋,鸭蛋放在彩色丝线的小网袋里,挂在孩子脖子上。并传言说:立夏当天,小孩称了就是用秤钩钩牢,吃网蛋网牢,寓意不容易夭折;大人称了叫称心,吊吊胃口,一个夏天吃得下饭不掉膘。这样大人小孩都上秤称了体重。孙尚香也非常乐意地称了体重,大臣很出色地完成了诸葛亮交给的任务。立夏称体重吃咸鸭蛋,这个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至今还保留着。

  三、立夏吃乌米饭

  立夏之后,苏州人就开始品尝各种时鲜食品,乌米饭也是其中之一。有些地方会在清明或四月初八吃乌米饭。

  宁波立夏习俗

  吃脚骨笋:宁波特有习俗

  “因为这个习俗和其他地区有明显区别。换句话说,是宁波特有的。”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吃“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虽然现在很少有人要干农活,但吃“脚骨笋”的习俗还是被牢牢记住。无论是用传统的乌笋、野山笋,还是用常见的雷笋,吃“脚骨笋”的重点还在于形状,将笋拍裂成扁形,切成4厘米左右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煮乌米饭:因罕有而特别

  和吃“脚骨笋”相比,煮乌米饭显得有些小众,而它的小众主要是因为用来做乌米饭的乌桕叶在城市里罕有。摘乌桕叶和采茶相似,要挑颜色有些发红的嫩芽,“立夏刚好是它发芽的时候,等过了立夏,芽就老了。”

  将摘下的乌桕叶洗净、揉碎,浸泡在水中12~24小时,然后过滤沥干,和糯米放到一起蒸煮,就成了乌米饭。“别看乌桕叶平时没有味道,可一旦蒸成饭,香气扑鼻。叶子越多,颜色越深,香气就越浓重。”蒋伟定还记得,过去人们还会把蒸好的乌米饭捣烂铺平,切成各种形状。因为在立夏这天,是夏季滋补最关键、最重要的开端。

  吃斗蛋

  五彩丝线,兜住一个熟鸭蛋,人手一个,看见朋友手上的蛋,撞一下,碰碎蛋壳。立夏这天,孩子们都喜欢玩这样的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谁的蛋被击破谁就输,谁的蛋一直坚持到最后都没破,谁的蛋就为王。

  因为简单易行,宁波人立夏吃蛋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除了吃蛋,宁波人还要吃青梅、竹笋、海蛳。“据说吃青梅有明目的功效,竹笋、海蛳(生长在本地海域的一种贝类动物)可以让脚骨强壮。”

  骑门槛

  “立夏,桌子板凳往外拉。”按照老底子的习惯,立夏当天,宁波人有在立夏当晚到院落里乘凉的习惯,而父母还要让孩子骑坐门槛,据说,这样能消除百病。

  光坐门槛图吉利还不够,大人们往往还爱给孩子们一点额外的“功课”———吃“脚骨”笋或吃上一碗清凉的菜羹。羹汤性凉,传说立夏吃了,一个夏季可保持皮肤光滑,不生疮疖,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称孩子

  更有意思的是,在立夏这天给小孩称体重,也是立夏的习俗之一。据说,小孩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就能长得健健壮壮。而这个习俗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国后主阿斗。

  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刘备之子阿斗交给赵子龙,拜托阿斗的后妈孙夫人好好扶养,那一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用秤给阿斗称了体重,并待来年立夏时再称,看增加体重多少。后来就被民间沿袭为立夏的习俗了。

  串蚕豆

  用一根棉线,串满蚕豆,挂在脖子上,这个立夏习俗是每个宁波人儿时的记忆,长长的蚕豆项链可以玩上一天。可你知道吗?立夏吃蚕豆串的背后还有一段抗倭的历史。一个关于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典故:相传,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们每杀一个倭寇,就会摘一颗蚕豆,用线串好挂在胸前。蚕豆的颗数就代表杀敌的人数,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因此,在宁波周边地区,蚕豆也称为“倭豆”。

  拄蛋

  立夏这日,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校园里到处找人,不是为了解馋,而是为了“硬碰硬”斗蛋,宁波话叫“拄立夏蛋”,“拄”是“对碰”的意思。拄蛋虽属儿戏,却大有学问。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按规则,斗蛋时蛋头拄蛋头,蛋

  尾击蛋尾。小头与大头不同,横出手与竖出手不同,手捏蛋的体积多与少不同,蛋尖用手窝护起来,碰撞接触面小,当然胜算机会大……以蛋壳坚硬不碎为赢,蛋壳破碎者认输。谁碰碎了对方的蛋,围观者便发出一阵惊呼,赢者面有得色,拄蛋破者,仍不服输,“大头破了拄小头,小头破了拄横头”。谁的蛋壳硬,谁摆擂台,一个一个斗过去,最后分出高低。碰碎一个,蛋升为将;碰碎两个,升格为帅。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蛋称小王或二王。输家立马把蛋吃掉,也挺美的。

  疰夏绳

  宁波民谚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立夏须”也称“立夏绳”、“立夏线”、“疰夏绳”。宁波民间称在夏季不适,食欲不振,出现神倦身瘦等症状,叫做“疰夏”。所以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宁波民间传说: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以胸前挂蛋为标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伤害。

  女孩子们似乎更偏爱装茶叶蛋的五彩蛋套,那是外婆奶奶妈妈编的,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当装饰品,心里美滋滋的。立夏这天宁波的母亲们还要以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女孩的发辫上;成年人则用“立夏须”盛一粒樟脑丸,挂在长衫胳肢下第一粒扣子上,以此预防夏天疾病。

立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_江苏在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http://m.0477edu.com/thread-41345-1-1.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